一、規劃目的
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山西省城鎮化“提速、提質”的要求和“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鎮化推進戰略,促進長治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規劃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和健康城鎮化道路;抓住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戰略機遇;突出長治市的特色與優勢,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和循環經濟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職能,保護并發掘歷史文化資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引導長治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規劃重點
1、強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2、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4、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
5、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四、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
2、《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國發[2002]13號);
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2號);
4、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令第146號)》(2006年);
5、《山西省城鄉規劃條例》;
6、《山西省城鎮體系規劃(2004-2020)》;
7、《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城鎮化發展實施意見》;
8、國家、省、市的其它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
五、規劃期限:2011年-2030年。
其中:近期為2011-2015年;
中期為2016-2020年;
遠期為2021-2030年
遠景為2030年以后
六、規劃范圍
本規劃范圍為長治市域,分為以下3個層次:
1、市域
指長治市行政區劃范圍,包括長治市城區、郊區、襄垣縣、潞城市、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壺關縣、平順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黎城縣共13個區縣,總面積13957.8平方公里。
2、規劃區
規劃區總面積為1312.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主體部分、辛安泉水源地,以及規劃長治新機場選址控制區。
(1)主體部分:
包括城區、郊區的行政轄區,屯留縣上村鎮、漁澤鎮、康莊工業園區,長治縣的行政轄區,潞城市翟店鎮(國道207以西、邯長鐵路以南的區域),以及潞城市、壺關縣和平順縣環城高速公路以西地區。
(2)辛安泉水源地:
位于潞城、黎城、平順三縣市交界處,總面積3.8 平方公里。
(3)規劃長治新機場選址控制區:
規劃將長子縣南常村、長治縣北呈鄉、屯留縣沙莊村、長子縣色頭鎮4個長治新機場選址控制區劃入規劃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的范圍即長治市區的行政轄區,總面積344.6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的規劃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區及馬廠、故縣組團。
七、城市總體發展目標和戰略
1、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2、建設面向晉冀豫的宜居門戶城市;
3、建設山西省新型工業基地和轉型試點城市;
4、培育晉東南旅游接待和集散中心;
5、推動晉東南地區一體化發展。
八、市域城鄉統籌與人口城鎮化發展戰略
1、城鄉統籌模式
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原則,用地集約、節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特色化城鄉統籌模式。
2、城鄉統籌戰略
(1)戰略一:“中心城市—城鎮群—縣城—重點鎮—中心村”的分級帶動戰略;
(2)戰略二:質量與速度均衡的城鎮化戰略;
(3)戰略三: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空間資源配置戰略;
(4)戰略四:以建設宜居城鎮為目標的城鎮品質提升戰略;
(5)戰略五:以城鄉均衡發展為導向的機制創新戰略;
3、市域總人口
長治市2015年市域總人口達到349萬人;
長治市2020年市域總人口達到365萬人;
長治市2030年市域總人口達到390萬人。
4、市域城鎮化水平
長治市2015年城鎮化水平達到52%,城鎮人口規模達到182萬人;
長治市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60%,城鎮人口規模達到219萬人;
長治市203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68%,城鎮人口規模達到265萬人。
九、市域城鎮體系結構
1、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
規劃長治市域城鎮體系空間布局結構為“一核、一軸、雙圈”。
(1)一核:中心城市;
(2)一軸:南北向城鎮與產業發展軸;
(3)雙圈:分為核心圈層和拓展圈層;
核心圈層——上黨城鎮群(1+6):包括中心城市、潞城、壺關、長治、長子、屯留、襄垣共7個縣市。
拓展圈層:包括平順、黎城、武鄉、沁縣、沁源5個縣。
2、市域城鎮等級規模結構規劃
規劃長治市域城鎮規模結構分為五個等級:
特大城市:指中心城市;
中等城市:共3個,包括襄垣縣城、潞城市區和長治縣城;
小城市:共 8個,包括長子縣城、屯留縣城、壺關縣城等;
中心鎮:共22個,包括大堡頭鎮、慈林鎮、鮑店鎮等;
一般鎮:共32個,包括西火鎮、賈掌鎮、余吾鎮、西井鎮等。
3、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
規劃長治市域城鎮職能劃分為綜合發展型、傳統工礦型、制造加工型、交通服務型、旅游服務型、農村集貿型6種類型。
十、市域產業布局
1、產業體系構建
(1)基礎型產業;
(2)戰略型產業;
(3)孵育型產業;
2、總體結構
規劃長治市域產業空間布局結構為“一心、一帶、三區”。
(1)“一心”為綜合服務產業中心,即中心城市。
(2)“一帶”即產業集中發展帶,指以上黨城鎮群(1+6)各區縣的工業園區為依托,構建環中心城市的產業發展帶。
(3)三區:西北部生態旅游和循環經濟發展區,包括沁源和沁縣兩縣;中部資源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區,包括城區、郊區、武鄉縣、襄垣縣、潞城市、長治縣、屯留縣、長子縣等八個區縣;東部特色農業和旅游發展區,包括黎城縣、平順縣、壺關縣三個縣。
十一、市域土地利用規劃
1、城鄉用地調整策略
(1)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積極改造中低產田,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2)提高土地利用的節約集約水平。
(3)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確保規劃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
(4)全面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整治,采取綜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5)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統籌城鄉用地布局。
2、建設用地規模
規劃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面積調整為975.6平方公里,2030年全市建設用地面積調整為1061.7平方公里。
3、非建設用地規模
規劃2020年全市非建設用地面積為12982.2平方公里,2030年全市非建設用地面積為12896.1平方公里。
十二、區域協調規劃
1、建設晉冀豫交界地區門戶城市
2、落實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鎮體系空間格局
3、推進晉東南地區一體化發展
4、提升城市的區域交通條件
十三、城市性質與規模:
1、城市性質:規劃確定長治市的城市性質為:太行宜居山水名城,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區門戶城市,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制造業基地。
2、中心城區人口規模:
至2015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72萬人。其中主城區59萬人,馬廠組團5.8萬人,故縣組團6.9萬人;
至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82萬人。其中主城區68萬人,馬廠組團6.8萬人,故縣組團7.2萬人;
至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102萬人。其中主城區86萬人,馬廠組團8.4萬人,故縣組團7.6萬人。
3、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
至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00.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98.9平方米。其中:
主城區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87.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101.6平方米;
馬廠組團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7.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92.1平方米;
故縣組團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為6.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設用地88.8平方米。
十四、中心城區空間布局規劃
1、城市用地發展方向
規劃期內中心城區以向西為主要城市發展方向。
2、用地布局策略
中心城區空間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南北對接。
西拓東控:規劃期內,規劃將城市現狀建成區以西、漳澤湖以東的城市新區作為建設重點;規劃將城市建設用地基本控制在延山路以西地區,要求做好老頂山前地區的景觀風貌協調、建設強度控制和綠地系統建設。
南北對接:規劃依托大辛莊鎮改造和科教文化園區建設等項目,推動主城區與馬廠組團的用地對接;在城市南部地區,規劃要求在功能布局、空間拓展、道路交通、公用設施等方面,協調與長治縣城市拓展和產業布局的關系。
3、中心城區規劃空間布局
規劃中心城區空間布局為“兩帶、一城、兩組團”。
(1)“兩帶”:東山郊野公園系統和濁漳河水系郊野公園系統
(2)“一城”:主城區
規劃主城區重點發展公共服務職能、城市居住職能和先進制造業職能。
規劃主城區形成兩個中心、四條發展軸、兩個分區。
兩個中心——包括新區中心和舊區中心。
四條發展軸——包括英雄路發展軸、長北干線發展軸、太行街發展軸、解放路發展軸。
兩個分區——包括城市新區和城市舊區。
(3)“兩組團”——故縣組團和馬廠組團
故縣組團是長治市重要的工業園區,規劃要求以長治鋼鐵廠為依托,發展現代制造業,配套相應的生產服務、居住和公共服務職能。
馬廠組團是中心城區的商貿物流集散地和重要的濱湖休閑旅游節點。
4、規劃城市建設用地構成
中心城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構成詳見附表1
5、大公園體系構成
規劃對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的綠地水系開放空間實施保護與利用分區管制,構建郊野公園系統和游憩綠道系統。其中東山郊野公園系統包括6處山地郊野公園;濁漳河水系郊野公園系統包括9處濕地公園;規劃綠道分為小型機動車游徑、自行車游徑、步行游徑三類。
規劃保護漳澤湖及其上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處理好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6、中心城區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公共設施的空間布局的結構為:“兩心,四軸,多帶,多點”。
“兩心”指新區公共服務中心及舊區公共服務中心;
“四軸”指英雄路、長北干線、太行路、解放路四條公共設施發展軸;
“多帶”指沿主要生活性道路兩側形成公共設施待;
“多點”指依托居住區中心設置公共設施節點。
規劃中心城區公共設施用地分為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兩類。規劃各類公共設施用地共1800.7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20.6%,人均公共設施用地20.9平方米。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共877.6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0.1 %,人均用地10.2平方米。
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923.1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0.6%,人均10.7平方米。
7、中心城區居住用地規劃
規劃居住用地總面積為3167.2公頃,占總用地比例的36.3%,人均36.8平方米。規劃居住區分為兩類:規劃保留與改造類居住區、新建類居住區。其中規劃保留與改造類居住區共24個,其中主城區22個,馬廠組團、故縣組團各1個;新建類居住區共3個,全部位于主城區。
保障性住房應安排在公共交通便捷地段,在中心城區范圍內相對均勻布局。
8、中心城區工業用地規劃
規劃工業用地總面積408.9公頃,人均4.8平方米。
規劃中心城區的工業用地布局與上黨城鎮群(1+6)工業用地布局結合,中心城區適當保留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并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大部分資源型產業向長子縣、襄垣縣等地的重點工業區轉移。
規劃工業用地主要包括:高新技術開發區,南三廠地區,馬廠組團工業用地,故縣組團工業用地。
9、物流倉儲用地規劃
規劃結合長治火車站布局物流倉儲用地,遠期適當向馬廠組團疏解物流倉儲職能。規劃中心城區物流倉儲用地總面積99.0公頃,人均1.2平方米。
規劃中心城區物流倉儲用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區的針漳物流園區,用地規模88.6公頃。
10、 中心城區綠地與廣場用地規劃
總體布局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綠地空間結構為“一環、兩帶、多廊、多園”。
“一環”指主城區內由石子河、黑水河、南護城河、東防洪渠共同構成的“環城水系”綠地景觀帶。
“兩帶”指主城區東側的老頂山山體景觀帶和西側漳澤湖濕地景觀帶
“多廊”指沿其他主要道路、鐵路、高壓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綠帶。
“多園”指按照市級、區級、居住區級等層級進行設置的城市綜合公園、專項公園、居住區公園及街頭游園等。
到2030年,規劃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內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1519.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17.4%,綠地率大于40%,綠化覆蓋率大于45%。其中,人均公園綠地大于12平方米/人。
公園綠地
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公園綠地總量1033.7平方公里,增加的公園綠地總量達到8.2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為12.02平方米。
規劃新增城市公園、廣場52個。
防護綠地
到2030年,規劃城市生產防護綠地總量450.2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5.2%。
城市防護綠地分為衛生防護林帶、鐵路防護林帶、高速公路防護林帶、公路防護林帶和道路防護林帶五類。
廣場用地規劃
規劃廣場分為交通集散廣場和游憩集會廣場兩類。
交通集散廣場總用地面積6.02萬平方米;憩集會廣場總用地面積為35.7萬平方米。市級廣場每處4-10萬平方米,區級廣場每處1-3萬平方米。
11、城市藍線
規劃城市藍線指中心城區范圍內,對石子河、黑水河、南護城河、東防洪渠以及其他河流水面進行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
十五、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 航空
在規劃長治新機場選址落實后,推進中心城區至新機場的聯絡線建設:
預留新機場至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廊道。
若規劃長治新機場選址采用長子縣南常村方案,規劃要求落實太行街延長線、南外環延長線等兩條機場聯絡線的建設。
2、 鐵路
(1)高速鐵路
考慮到城市發展和高速鐵路建設的不確定性,規劃針對鄭太復線選線預留三條廊道,并對其站點設置進行控制與預留,規劃推薦鄭太復線沿二廣高速西側進行選線。
(2)普通鐵路
引導太焦鐵路長治北站、長治站的職能分工,長治北站以物流運輸為主要職能,長治站以鐵路客運為主要職能。
站場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鐵路站場包括長治鐵路北站、長治火車站兩處。
3、公路
(1)高速公路
規劃落實青蘭高速公路長治-臨汾段的建設。
規劃在現狀基礎上新增、改建高速公路出入口。
(2)其它公路
建設中心城區至上黨城鎮群(1+6)各縣城的六條放射形道路。
順應南北向的區域主要聯系方向,重點加強中心城區的南北對外交通。南向主要強化省道226、省道227、國道207的建設;北向主要強化省道102的建設。
(3)公路客運站規劃
規劃中心城區公路客運樞紐包括長治市汽車客運東站、長治市汽車客運南站、長治市汽車客運北站、長治市汽車客運西站,規劃等級均為一級;
規劃中心城區公路貨運樞紐包括長北物流園區貨運樞紐、長治綜合物流中心貨運樞紐、長南物流中心貨運樞紐。
4、城市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城市道路系統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景觀游覽路四類。
(1)主干路
規劃中心城區共37條主干路,紅線寬度為40-70米。詳見附表14。
其中,主城區形成“十五橫、八縱”的主干路網結構,馬廠組團形成“三橫、四縱”的主干路網結構,故縣組團形成“三橫、四縱”的主干路網結構。
(2)次干路
規劃次干路紅線寬度為24-50米。
(3)支路
規劃支路紅線寬度為16-30米。
(4)景觀游覽路
規劃景觀游覽路的紅線寬度為20-24米,包括環湖東路、環湖西路、延山路。
5、公共交通規劃
(1)公交專用道
規劃在以下道路設置公交專用道:太行街、府后街、長北干線、城西路、英雄路、鋼城大街。
(2)公交干線網絡
(3)公交支線網絡
(4)中巴網絡
(5)站場規劃
根據國標200平方米/標車用地標準,規劃中心城區共需要首末站、停保場等運營保障站場(不包括公交換乘樞紐)用地22.1公頃。
6、軌道交通廊道預留
規劃預留3條軌道交通廊道,其中:
軌道1號線沿太行東西街及其延長線預留;軌道2號線沿太焦鐵路預留;軌道3號線沿英雄路預留。
7、社會公共停車場
規劃中心城區共設置公共停車場面積55.7公頃。其中:
規劃主城區公共停車場面積49.8公頃。
規劃馬廠組團公共停車場面積3.3公頃。
規劃故縣組團公共停車場面積2.6公頃。
8、慢行交通規劃
規劃在太行街、英雄路、湖濱大道、西外環路、長興路及延安路沿線,以及新區中心片區、護城河以內的城市地區、漳澤湖濱湖地區建設慢行系統,提升慢行系統環境。步行交通設施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與公交車站、游憩機會廣場等緊密銜接。
十六、中心城區景觀風貌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規劃
1、景觀風貌規劃
規劃城市景觀風貌體系包括5個子系統。
(1)郊野公園系統
由漳澤湖郊野公園景觀帶和老頂山郊野公園景觀帶構成。
(2)城市核心景觀區系統
規劃確定新區中心區核心景觀區、八一廣場核心景觀區、老頂山前核心景觀區、英雄臺核心景觀區、城南歷史核心景觀區等5個核心景觀區。核心景觀區結合現狀空間格局,突出建設重點,引導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風貌。
(3)城市節點及軸帶系統
城市節點分為公共景觀節點、綠色景觀節點和門戶景觀節點三類,軸線分為主要軸線和次要軸線兩類。
(4)城市高度分區系統
規劃中心城區以多層為主,高層為輔。其中高層建筑主要分布在新區中心區以及各個片區的中心;城市舊區的歷史文化街區保持低層高密度;漳澤湖濱湖地區為低層數、低密度的建筑控制區。
(5)開敞空間系統
規劃保留和整治現狀河流水系,濱河地區設置綠化帶和游憩場所。
2、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規劃
(1)保護山水環境
保護中心城區周邊山地環境和漳河及其支流水系,延續山水環抱的整體空間格局。
(2)歷史城區保護和利用
歷史城區主要包括城廓及護城河、傳統街巷兩部分。
(3)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和利用
規劃歷史文化風貌區包括:南三廠廠區、劉伯承兵工廠、糧機廠、縫紉機廠和衡器廠等。
(4)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保護
對于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活動管理嚴格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對于歷史建筑,展開調查,確定歷史建筑名錄,推進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修繕歷史建筑,優化建筑功能。
十七、規劃區城鄉協調發展規劃
1、規劃區用地分類
規劃區用地分為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兩類。
(1)建設用地:
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用地分為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區域交通設施用地、區域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四類。2030年建設用地總計235.0平方公里。其中:
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221.7平方公里;
區域交通設施用地3.5平方公里;
區域公用設施用地2.6平方公里;
特殊用地7.2平方公里。
(2)非建設用地:
規劃區范圍內的非建設用地分為水域、農林用地和其它非建設用地三類,2030年非建設用地總計1077.6平方公里。其中:
水域面積34.1平方公里;
農林用地面積1010.7平方公里;
其它非建設用地面積32.8平方公里。
2、煤炭采掘區發展管控
加大煤炭開采破壞區的土地整治與植被恢復力度,增加土地整治投資、實施土地整治復墾,加強植樹造林。
根據采煤沉陷區治理的相關要求,落實沉陷區內居民的搬遷、安置和補償工作,對受損房屋、醫院、學校和公用設施等方面進行治理。
規劃區內的煤炭采礦地區分為禁止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允許開采區。
(責任編輯:admin) |